拼音yù qì
注音ㄩˋ ㄑ一ˋ
⒈ 玉制的符契。古代帝王用为召太子的凭证。
⒉ 借指太子。
⒈ 玉制的符契。古代帝王用为召太子的凭证。
引《新唐书·车服志》:“皇太子以玉契召,勘合乃赴。亲王以金,庶官以铜,皆题某位姓名。”
《新唐书·崔神庆传》:“古者召太子用玉契,此诚重慎防萌之意,不可不察。”
⒉ 借指太子。
引宋 范成大 《东宫寿》诗:“视膳斑衣拱,传觴玉契将。”
词语“玉契”的意思:
“玉契”是指用玉制作的契约或凭证,比喻盟约、信约。在古代,玉因其珍贵而常被用作签订重要契约的载体,象征着诚信和不可违背的承诺。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玉契”可能被解释为用玉制成的契约,也常用于比喻信约或盟约。
出处:
“玉契”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如《后汉书·郭泰传》中有“吾与子玉契之”的句子,这里的“玉契”即表示一种盟约。
同义词:
信约、盟约、玉券、玉符
反义词:
毁约、背信
相关词语:
玉镜、玉印、玉节、玉佩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玉契”的故事,最著名的可能就是古代关于“玉契之盟”的传说。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郭泰的人,他非常讲究诚信,与朋友结为金兰之交,并订立了“玉契之盟”,誓言生死与共。这个故事后来被广泛传颂,成为诚信的象征。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两国之间签订的“玉契”,不仅是一份书面契约,更是两国和平共处的象征,它见证了两个民族间的深厚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