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雉

词语解释
百雉[ bǎi zhì ]
⒈ 指城墙的长度达三百丈。是春秋时国君的特权。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⒉ 指宫城围墙长三百丈。
⒊ 借指城墙。
引证解释
⒈ 指城墙的长度达三百丈。是 春秋 时国君的特权。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引《礼记·坊记》:“都城不过百雉。”
郑玄 注:“雉,度名也,高一丈,长三丈。”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杜预 注:“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
《史记·孔子世家》:“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
⒉ 指宫城围墙长三百丈。
引唐太宗 《帝京篇》之一:“綺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餘。”
⒊ 借指城墙。
引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云梯乘於百雉之上,皓刃交於象魏之下。”
唐 刘禹锡 《机汲记》:“予謫居之明年,主人授馆於百雉之内。”
唐 韩翃 《寄赠虢州张参军》诗:“百雉归云过,千峯宿雨收。”
明 高攀龙 《王侯祠两庑记》:“当寇之炽也,百雉而外,白骨矣。”
清 陈梦雷 《泉郡夜半闻警》诗:“细柳 军威肃, 金墉 百雉牢。”
国语辞典
百雉[ bǎi zhì ]
⒈ 古时用以计量城墙大小的单位。
引《左传·隐公元年》:「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晋·杜预·注:「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侯伯之城,方五里,径三百雉。故其大都不得过百雉。」
分字解释
※ "百雉"的意思解释、百雉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百雉”:
意思:古代以雉(即城墙的一单位长度)为计算城墙长度的单位,百雉即指一百个雉长。在中国古代,雉是指城墙的厚度,一个雉的长度大约为一丈(约合3.3米),所以百雉大约指三百三十米左右的城墙长度。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收录“百雉”这个词,但根据其构词和古代文献中的用法,可以推测其含义。
出处:
“百雉”一词的出处较早,可以在古代的军事文献和城市规划文献中找到,如《周礼·地官·司徒》中提到“筑城以为守,厚薄以雉为度”,即以雉为单位来衡量城墙的厚度。
同义词:
百雉之城
百雉之壁
反义词:
无雉之城
薄城
相关词语:
雉墙:指城墙的厚度单位。
城墙:古代用来防御的建筑物。
城防:城市防御的设施。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百雉之城”常用来形容城墙坚固,难以攻破。在网络故事或游戏中,有时会用“百雉之城”来形容某个难以攻克的堡垒或挑战。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这座百雉之城历经战火,却依然屹立不倒,成为后人传颂的奇迹。
相关词语
- wǔ bǎi五百
- dí bǎi chóng敌百虫
- bǎi bìng百病
- èr bǎi èr二百二
- sān bǎi三百
- èr bǎi wǔ二百五
- zhū zǐ bǎi jiā诸子百家
- zhōng bǎi lùn中百论
- chǒu tài bǎi chū丑态百出
- qiān qí bǎi guài千奇百怪
- shēn jià bǎi bèi身价百倍
- fán bǎi凡百
- bǎi guān百官
- bǎi bǎo百宝
- yī yǐ dāng bǎi一以当百
- bǎi dú百毒
- bǎi jiā百家
- bǎi èr zǐ百二子
- bǎi fēn zhī bǎi百分之百
- bǎi yī bǎi suí百衣百随
- sì bǎi zhōu四百州
- shǎng yī quàn bǎi赏一劝百
- bǎi zhàn bǎi shèng百战百胜
- qiān chuí bǎi liàn千锤百炼
- bǎi kè百克
- bàn bǎi半百
- jù yuè sān bǎi距跃三百
- bǎi shòu百兽
- liú fāng bǎi shì流芳百世
- chóu cháng bǎi jié愁肠百结
- yú lóng bǎi biàn鱼龙百变
- bèi bǎi倍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