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èng

正字


拼音zhèng zì
注音ㄓㄥˋ ㄗˋ

正字

词语解释

正字[ zhèng zì ]

⒈  矫正字形,使符合书写或拼写规范。

correct a wrongly written character or a misspelt word;

⒉  见“正楷”

⒊  见“正体”

引证解释

⒈  字形或拼法符合标准的字。区别于异体字、错字、别字等。亦指本字。

《汉书·艺文志》:“成帝 时,将作大匠 李长 作《元尚篇》,皆《苍頡》中正字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吐蕃回纥》:“大抵外国之音,皆无正字。 唐 之 吐蕃,即今之 土鲁番 是也; 唐 之 回紇,即今之 回回 是也。”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上下文异字同义例》:“《孟子·公孙丑篇》:‘有仕於此而子悦之……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於子。’按:‘有仕於此’之‘仕’,即‘夫士也’之‘士’。‘夫士也’,正承‘有仕於此’而言。‘士’,正字;‘仕’,叚字。”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别字”说开去》:“那所谓‘正字’就有许多是别字。”

⒉  指楷书。

⒊  矫正字形,使符合书写或拼写规范。

⒋  官名。 北齐 始置,与校书郎同主雠校典籍,刊正文章。

《隋书·百官志中》:“﹝ 北齐 ﹞祕书省,典司经籍,监、丞各一人,郎中四人,校书郎十二人,正字四人。”

国语辞典

正字[ zhèng zì ]

⒈  矫正字的结构、笔画,使合乎书写规范。

⒉  正体字,即标准字形。

别字 错字 误字

⒊  大陆地区指规范字。

⒋  指「正」字。因为笔画为五画,常借来计数。

如:「他的得票数是五个正字,一共二十五票。」

⒌  职官名。北齐始置,唐代因之,与校书郎同主雠校典籍,刊正文章。

英语to correct an erroneously written character, regular script (calligraphy)​, standard form (of a character or spelling)​

德语Normalschrift (S)​, regelmäßige (d.h. nicht abgekürzte)​ Schreibweise (S)​, regelmäßige (d.h. nicht abgekürzte)​ Schriftzeichen (S)​

法语corriger un caractère mal écrit, écriture régulière (calligraphie)​, forme standard (d'un caractère)​

分字解释


※ "正字"的意思解释、正字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2.当他们看到单词时,某种正字法在脑中呈现。

3.宝儿从出道以来,一头及腰的长发就是她的正字标记,但日前宝儿妈上节目却爆料,那一头长发在她念国中时,曾是她的噩梦。

4.低廉;而虾仁饭、虾仁肉圆、台南担仔面这些地方小吃,都要用火烧虾才算正宗,担仔面的虾还要留个虾尾壳,如同签完名还要盖上印章,才代表正字标记。

5.逼迫是真正基督教信仰的正字标记。


AI解释


词语“正字”的意思:

“正字”指的是规范、正确的文字,尤其是在古代,特指按照《说文解字》等字典所规定的字形和字义来书写的字。在现代汉语中,它通常用来指代规范化的汉字书写。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正字”的解释为:“正,正也。字,文也。正字,谓正其文也。”

出处:

“正字”这个词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字书写规范。在古代,为了统一文字,出现了许多字典,如《说文解字》、《尔雅》等,这些字典中规定的字形和字义被视为“正字”。

同义词:

正确的文字

规范的汉字

标准字

反义词:

错别字

非规范字

相关词语:

正确书写

规范化

字典

汉字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有关“正字”的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关于汉字规范化的故事。例如,古代有一位名叫许慎的学者,他编撰了《说文解字》,为汉字的规范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书写汉字时,我们要严格遵守规范,确保每一个字都是正字,以避免出现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