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核


拼音fù hé
注音ㄈㄨˋ ㄏㄜˊ

覆核

词语解释

覆核[ fù hé ]

⒈  见“复核”。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覆覈”。审查;核对。

宋 陆游 《右朝散大夫陆公墓志铭》:“而覆核多诞谩,遂置詔狱。”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许中丞》:“至於閲操,先令 繆 诣教场较技,继乃亲往覆覈。”
郑观应 《盛世危言·书吏》:“遇书吏呈办案件,严加覆核。合则呈诸堂官,不合则是书吏故意播弄,即行斥革。”

国语辞典

覆核[ fù hé ]

⒈  再次审核。

《新唐书·卷一六七·列传·王播》:「钱徽坐贡举失实贬,诏起覆核。」
《宋史·卷二七〇·列传·冯瓒》:「狱成,大理断以官当徒,追两官告身,刑部员外郎张处素覆核无异,奏行。」

如:「这件案子已经呈交上级覆核,应该很快就可定案了。」

英语to review, to reexamine, review

分字解释


※ "覆核"的意思解释、覆核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要是覆核要求在一周后才提出或者没有附上书面说明的话,那么覆核将不受理。


AI解释


词语“覆核”的意思是重新审查、核实,确保事情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康熙字典解释:

覆核,音fù hé,审查核实之意。出自《汉书·刑法志》。

出处:

《汉书·刑法志》中有“覆核其事,无有虚诬”的句子。

同义词:

复核、核实、审查、核实、检验

反义词:

疏忽、草率、马虎、敷衍

相关词语:

审查、核实、检验、核实、查证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覆核”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历史事件或成语故事。例如,古代官员在处理案件时,需要“覆核”证据,确保公正无私。这可以联想到成语“铁证如山”,形容证据确凿,不容置疑。

用这个词语造句:

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项目负责人决定对项目进度进行一次全面的覆核,以避免潜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