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

食既


拼音shí jì
注音ㄕˊ ㄐ一ˋ

食既

词语解释

食既[ shí jì ]

⒈  日全食或月全食过程中,月亮阴影与太阳圆面或地球阴影与月亮圆面第一次内切时二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亦指食尽发生的时刻。食既发生在初亏之后。食,通“蚀”。语出《左传·桓公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杜预注:“既,尽也。”

引证解释

⒈  日全食或月全食过程中,月亮阴影与太阳圆面或地球阴影与月亮圆面第一次内切时二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亦指食尽发生的时刻。食既发生在初亏之后。食,通“蚀”。

语出《左传·桓公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杜预 注:“既,尽也。”
《清史稿·时宪志五》:“求食既、生光时刻,以食甚距纬之餘弦为一率。”

国语辞典

食既[ shí jì ]

⒈  日全食或月全食过程中,月亮阴影与太阳圆面,或地球阴影与月亮圆面第一次内切时,二者间位置的关系,亦指发生此关系的时间。

分字解释


※ "食既"的意思解释、食既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食既”的意思:

“食既”是古代天文术语,指的是月亮在日食过程中,月亮的边缘与太阳的边缘恰好相接,即月亮完全遮住太阳的边缘,此时食分达到最大,食既是日食的五个阶段之一。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食既”的解释可能涉及日食的五个阶段之一,即月亮完全遮住太阳的边缘,但具体的解释内容需要查阅《康熙字典》原文。

出处:

“食既”这个词语最早见于古代天文文献,用于描述日食的观测记录。

同义词:

食甚

食分极

反义词:

食初(日食开始,月亮开始遮住太阳)

食既(日食达到最大食分)

食复(日食结束,月亮开始露出)

相关词语:

日食

月食

食分

食甚

食复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食既”是一个较为专业的天文术语,它并没有广泛流传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在天文爱好者或历史爱好者的讨论中,可能会提及这个术语及其在历史上的应用。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观测到日食的那一刻,天空中突然变得昏暗,食既阶段标志着月亮完全遮住了太阳,人们纷纷抬头仰望这一罕见的天文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