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ǎnshǔ

检署


拼音jiǎn shǔ
注音ㄐ一ㄢˇ ㄕㄨˇ

繁体檢署

检署

词语解释

检署[ jiǎn shǔ ]

⒈  系标签署名,或在封泥上加印。审查并签署意见。

引证解释

⒈  系标签署名,或在封泥上加印。

汉 王充 《论衡·程材》:“封蒙约缚,简绳检署,事不如法。”

⒉  审查并签署意见。

《宋书·律历志中》:“太子率更令领国子博士 何承天 表更改《元嘉历法》,以月蚀检今冬至日在斗十七,以土圭测影,知冬至已差三日。詔使付外检署。”

分字解释


※ "检署"的意思解释、检署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 东京地检署检察官还没胆来质问他,他应该也不会遭到起诉.


AI解释


词语“检署”的意思:

“检署”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官署名,特别是指官府中负责审查、检验事务的机关。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较少使用,主要在历史文献或相关研究中出现。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检署”并没有直接的解释条目,但根据其字义推测,“检”字通常有检查、审查的意思,“署”字则指官署,合起来应是指负责检查的官署。

出处:

“检署”作为一个官署名称,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出处文献,它是从字义上推测出来的。

同义词:

审署

检察院

官署

反义词:

闲署

无署

相关词语:

官场

官职

官吏

检查

审批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检署”是古代的官署名称,没有直接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可以联想到一些与古代官场、审查制度相关的历史故事,如“包拯断案”、“海瑞罢官”等。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那个繁忙的检署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公文和案件,官吏们日夜加班,不敢有丝毫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