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àngshí

旷时


拼音kuàng shí
注音ㄎㄨㄤˋ ㄕˊ

繁体曠時

旷时

词语解释

旷时[ kuàng shí ]

⒈  拖延时日。

⒉  犹费时。

引证解释

⒈  拖延时日。

《旧唐书·李晟传》:“儻寇贼未灭,宿兵旷时,人废耕桑,又无储蓄,非防微制胜之术也。”
宋 叶适 《朝请大夫陈公墓志铭》:“朱公 之在 建安,接牘续简无旷时。”

⒉  犹费时。

唐 颜真卿 《唐开府仪同三司宋公神道碑铭》:“年十六七时,或读《易》,旷时不精。”

分字解释


※ "旷时"的意思解释、旷时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旷时”的意思是指时间荒废、浪费,或者是指时间很长的意思。

康熙字典解释:

旷时,荒废时日也。

出处:

这个词语没有特定的出处,它是根据汉字的构成和词义引申而来的。

同义词:

拖延、荒废、浪费、虚度、闲置

反义词:

节约、珍惜、利用、紧凑、高效

相关词语:

旷日持久、旷工、旷课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旷时”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常见,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关于时间管理的故事,比如《小王子》中,小王子在地球上与狐狸的对话,狐狸告诉他“只有用心灵才能看清事物,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看不见的”,这里也涉及到对时间的珍惜。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因为旷时太多,导致学业荒废,成绩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