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ó

国邑


拼音guó yì
注音ㄍㄨㄛˊ 一ˋ

繁体國邑

国邑

词语解释

国邑[ guó yì ]

⒈  国都。

⒉  城邑。

⒊  汉代诸侯的封地。

引证解释

⒈  国都。

《管子·八观》:“入国邑,视宫室,观车马衣服,而侈俭之国可知也。”

⒉  城邑。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官一》:“绕山林以曲次,袭国邑以水则,辩夜退以明简。”

⒊  汉 代诸侯的封地。

《汉书·马宫传》:“伏自惟念,入称四辅,出备三公,爵为列侯,诚无颜復望闕廷,无心復居官府,无宜復食国邑。”
《后汉书·刘盆子传》:“崇 等既未有国邑,而留众稍有离叛,乃遂亡归其营。”

分字解释


※ "国邑"的意思解释、国邑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国邑”的意思:

“国邑”一词通常指国家中的城邑,即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泛指国家的行政区域和居民聚居地。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国”字的解释包括“邦国”、“都城”、“国家”等意;“邑”字的解释包括“城邑”、“封邑”等意。合起来,“国邑”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应是指国家的城邑或城市。

出处:

“国邑”这个词语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如《左传》、《诗经》等古代典籍中都有提及。

同义词:

“国邑”的同义词有“城邑”、“都城”、“郡县”等。

反义词:

“国邑”的反义词可能包括“乡村”、“野郊”、“边疆”等。

相关词语:

“国邑”的相关词语有“国都”、“国界”、“邑人”、“郡县制”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国邑”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多,但可以联想到的是古代的一些战争故事,如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争战,常常涉及攻城掠地,其中“国邑”的概念会被提及。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国邑之间的交流往往促进了文化和经济的繁荣。

例如,唐朝时期的长安国邑,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