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户


拼音yì hù
注音一ˋ ㄏㄨˋ

繁体邑戶

邑户

词语解释

邑户[ yì hù ]

⒈  封邑和户口。

⒉  封地上的田户。

引证解释

⒈  封邑和户口。

《汉书·王莽传上》:“高皇帝 褒赏元功,相国 萧何 邑户既倍,又蒙殊礼,奉事不名,入殿不趋。”
《后汉书·成武孝侯顺传》:“建武 二年,封 成武侯,邑户最大,租入倍宗室诸家。”

⒉  封地上的田户。

《陈书·徐陵传》:“太建 中,食 建昌 邑,邑户送米至于水次, 陵 亲戚有贫匱者,皆令取之。”

分字解释


※ "邑户"的意思解释、邑户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邑户”的意思:

“邑户”是指古代对城市居民的称呼,其中“邑”指城市,“户”指家庭。所以“邑户”指的是城市中的家庭或居民。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邑户”可能被解释为居住在城市的家庭或居民,但具体的解释需要查阅当时的文献。

出处:

“邑户”这个词语的出处不明确,但它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特别是在与城市管理、户籍制度相关的文献中。

同义词:

城民

城居者

城户

反义词:

野民

游民

农户

相关词语:

邑里(城市中的区域)

户籍(记录居民家庭情况的簿册)

邑宰(古代城市的地方行政长官)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邑户”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常见,但可以想象一些与古代城市生活、户籍制度相关的民间传说或历史故事。

造句:

在古代,邑户们按时缴纳赋税,遵守城规,共同维护着城市的秩序和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