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ài

太溪


拼音tài xī
注音ㄊㄞˋ ㄒ一

太溪

词语解释

太溪[ tài xī ]

⒈  见“太溪”。

引证解释

⒈  中医谓肾脉气为太谿。谿,一本作“溪”。

《素问·至真要大论》:“太谿絶,死不治。”
王冰 注:“太谿在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应手,肾之气也。”

分字解释


※ "太溪"的意思解释、太溪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太溪”:

意思:

太溪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的是身体上的一个穴位,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缘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中医认为,太溪穴是肾经上的重要穴位,具有滋阴降火、调补肾气的作用。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太溪”的解释较为简略,主要是指太溪穴,即足少阴肾经的一个重要穴位。

出处:

太溪穴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医典籍,如《黄帝内经》等。

同义词:

肾俞、肾经、肾穴

反义词:

无特别对应的反义词,但与太溪穴功能相反的穴位有复溜、涌泉等。

相关词语:

肾虚、肾阳、肾阴、穴位、按摩、养生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太溪穴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多,但有一些中医养生爱好者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关于太溪穴的按摩方法和功效。

造句:

在日常生活中,李阿姨每天都会用手指轻轻按摩脚底的太溪穴,以期达到养肾保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