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ǎo

保厘


拼音bǎo lí
注音ㄅㄠˇ ㄌ一ˊ

繁体保釐

保厘

词语解释

保厘[ bǎo lí ]

⒈  治理百姓,保护扶持使之安定。

引证解释

⒈  治理百姓,保护扶持使之安定。

《书·毕命》:“越三日壬申,王朝步目 宗周,至于 丰,以 成周 之众,命 毕公 保釐东郊。”
孔 传:“用 成周 之民众,命 毕公 使安理治正 成周 东郊,令得所。”
唐 王维 《送韦大夫东京留守》诗:“名器苟不假,保釐固其任。”
清 曹寅 《送施浔江方伯之任湖南》诗:“保釐蓝缕功非细,开拓穷荒虑必周。”

分字解释


※ "保厘"的意思解释、保厘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保厘”的意思:

“保厘”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是保护、管理;二是古代指征收赋税。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保厘”的解释为:

保:保护,维持。

厘:征收,税。

保厘:保护管理,征收赋税。

出处:

“保厘”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多有出现,其出处较为广泛,不局限于某一特定文献。

同义词:

保佑、维护、管理、征收

反义词:

破坏、废弃、逃避、减免

相关词语:

保民、保国、保育、保产、保收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保厘”的具体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在古代,与“保厘”相关的典故可能涉及古代皇帝或官员对百姓征收赋税的管理故事。

用这个词语造句:

1. 古代官吏们肩负着保厘国家的重任,既要维护国家的稳定,又要保障百姓的生活。

2. 为了保厘地方,县令亲自下乡,了解民情,调整税赋,减轻百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