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议


拼音yù yì
注音ㄩˋ 一ˋ

繁体豫議

豫议

词语解释

豫议[ yù yì ]

⒈  参与计议。

引证解释

⒈  参与计议。

《后汉书·周荣传》:“﹝ 周景 ﹞以豫议定策立 灵帝,追封 安阳乡侯。”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论时则民方涂炭,计能则莫出 魏武,故委面霸朝,豫议世事。”
《南史·齐晋安王子懋传》:“晋安 举义兵,僕实豫议。”
《清史稿·职官志二》:“康熙 二十九年,命左都御史 马齐 同理藩院尚书 阿喇尼 列议政大臣。故事,二院长官俱不豫议政,豫议自此始。”

分字解释


※ "豫议"的意思解释、豫议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豫议”的意思:

“豫议”是指预先商议、事先讨论的意思。通常用于指在正式会议或决策之前进行的讨论和商议。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豫”字有多种解释,其中之一是“预”,意为预先、事先。而“议”字意为商议、讨论。因此,“豫议”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可以理解为“预先商议”。

出处:

“豫议”这个词语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出处,它是由“豫”和“议”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是汉语中常见的复合词。

同义词:

预商

预谋

先议

反义词:

仓促

急就

草率

相关词语:

豫备

豫告

豫防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豫议”这个词语在网络故事或典故中并不常见,因为它是一个较为正式的词汇。不过,可以想象一个场景,比如在古代,某位官员在做出重大决策前,会先召集属下进行“豫议”,以确保决策的周全和合理。

用这个词语造句:

为了确保这次项目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前进行了多次“豫议”,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