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服

词语解释
九服[ jiǔ fù ]
⒈ 王畿以外的九等地区。指全国各地区。古代王和后的九种服制。
引证解释
⒈ 王畿以外的九等地区。
引《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
《三国志·魏志·何夔传》:“先王辨九服之赋以殊远近,制三典之刑以平治乱。”
⒉ 指全国各地区。
引南朝 梁 沉约 《法王寺碑》:“济横流而臣九服,握乾纲而子万姓。”
《周书·文帝纪下》:“俾九服寧謐,诚赖翊赞之功。”
清 魏源 《<圣武记>叙》:“人见其令雷行于九服,而不知其令未至阶闥也。”
⒊ 古代王和后的九种服制。
引《周礼·天官·屦人》“掌王及后之服屨” 汉 郑玄 注:“王吉服有九。”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制度·九服》:“九服:冕服六(大裘至玄冕),弁服三(韦弁、文弁、冠弁)。”
国语辞典
九服[ jiǔ fú ]
⒈ 古代王畿以外的地域,每五百里划为一区,按距离的远近分为九等,有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及藩服,称为「九服」。见《周礼·夏官·职方氏》。
⒉ 泛指全国各地。
引《文选·刘琨·劝进表》:「自京畿陨丧,九服崩离,天下嚣然,无所归怀。」
⒊ 古代天子的九种吉服,有大裘冕、衮冕、?冕、毳冕、希冕、玄冕、韦弁服、皮弁服、冠弁服。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九·制度》。
分字解释
※ "九服"的意思解释、九服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九服”的意思:
“九服”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单位,指的是古代天子直接管辖的九个区域,这些区域按照距离天子的远近分为九等,分别称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甸服”、“夷服”、“镇服”、“藩服”。每个区域都有其特定的职能和地位,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地理布局。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九服”的解释可能涉及其作为行政区划单位的含义,但具体的解释内容需要查阅康熙字典原文。
出处:
“九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周礼》等古代文献,这些文献详细记载了周代的行政区划和制度。
同义词:
九畿
九域
反义词:
非服(指不属于九服的区域)
相关词语:
甸服
侯服
绥服
要服
荒服
镇服
藩服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九服”是古代的政治地理概念,并没有直接对应的具体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可以联想到古代的地理知识、历史事件或者文学作品中关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讨论。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九服之内,各地的风俗习惯各不相同,但都遵循着天子的旨意。
相关词语
- yī fú衣服
- dōng fú东服
- jiǔ xiē九些
- xīn fú kǒu fú心服口服
- jiǔ èr九二
- gōng zuò fú工作服
- dà yī fú大衣服
- zhú gàn fú竺干服
- shū fú舒服
- jiǔ zhāng九章
- huáng guàn cǎo fú黄冠草服
- jiǔ jié biān九节鞭
- kè fú克服
- fú shí服食
- jǐng fú警服
- shuǐ tǔ bù fú水土不服
- jiǔ jié pú九节蒲
- fú zhuāng服装
- fú wù服务
- cháng fú常服
- kǒu fú口服
- jiǔ jié lí九节狸
- yì fú义服
- èr jiǔ二九
- jiǔ bǎi九百
- zhēng fú征服
- fú yòng服用
- shuō fú说服
- wǎn huì fú晚会服
- pèi fú佩服
- jiǔ jié zhàng九节杖
- yī sè fú一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