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āo

昭仪


拼音zhāo yí
注音ㄓㄠ 一ˊ

繁体昭儀

昭仪

词语解释

昭仪[ zhāo yí ]

⒈  古女官名。

引证解释

⒈  古女官名。 汉元帝 始置。为妃嫔中的第一级。昭仪,言昭显女仪,以示隆重。 魏 晋 至 明 均曾设置,但地位已经下降。参阅《汉书·外戚传序》、《三国志·魏志·后妃传序》。

国语辞典

昭仪[ zhāo yí ]

⒈  古代后宫中女官的封号。为汉元帝所设置,位比丞相,爵比王侯。见《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序》。

分字解释


※ "昭仪"的意思解释、昭仪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另一方面,志忠要求昭仪帮忙,让金生支持他参加选举。


AI解释


词语“昭仪”的意思:

“昭仪”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宫廷中的妃嫔等级之一,是仅次于皇后和皇贵妃的妃嫔称号。昭仪在古代宫廷中地位较高,通常是由皇帝亲自册封。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昭仪”的解释是:“昭,明也;仪,法也。昭仪,明法之仪也。后妃之号,次皇后,位在三等。”

出处:

“昭仪”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宫廷制度,最早见于《汉书·外戚传》。在古代,昭仪作为宫廷妃嫔的称号,被历代王朝沿用。

同义词:

昭媛

昭妃

反义词:

相关词语:

皇后

皇贵妃

皇太子

亲王

妃子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昭仪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在一些古装剧或历史小说中,昭仪往往作为宫廷斗争的焦点出现,展现其宫廷生存的智慧与谋略。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宫廷中,昭仪李氏以其才智和美貌,深受皇帝宠爱,位高权重,成为了后宫中的一股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