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gshēng

阳声


拼音yáng shēng
注音一ㄤˊ ㄕㄥ

繁体陽聲

阳声

词语解释

阳声[ yáng shēng ]

⒈  古代指音律上属于阳性的六律。

⒉  指清扬之声。阳,通“扬”。

⒊  音韵学术语。也称附声韵。同“阴声”相对。凡韵母以鼻音m、n、ng为韵尾的,音韵学上称为阳声。如坚、光等。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指音律上属于阳性的六律。

《周礼·春官·大师》:“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阳声: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汉 贾谊 《新书·六术》:“是以声音之器十二钟,钟当一月,其六钟阴声,六钟阳声,声之术律是而出,故谓之六律。”
《国语·周语下》“若无射有林,耳弗及也” 三国 吴 韦昭 注:“无射,阳声之细者也。林钟,阴声之大者也。细抑大陵,故耳不能听及也。”

⒉  指清扬之声。阳,通“扬”。

《周礼·冬官·弓人》:“凡相干,欲赤黑而阳声。赤黑则乡心,阳声则远根。”
郑玄 注:“阳,犹清也,木之类近根者奴。”
孙诒让 正义:“注云‘阳犹清也’者,义与《梓人》‘其声清阳而远闻’同。阳皆扬之叚字。”

⒊  音韵学术语。也称附声韵。同“阴声”相对。凡韵母以鼻音m、n、ng为韵尾的,音韵学上称为阳声。如坚、光等。

王国维 《观堂集林·五声说》:“而此一切阳声之收声,其性质常悠扬不尽。”

国语辞典

阳声[ yáng shēng ]

⒈  音律中的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种,称为「阳声」。见《周礼·春官·大师》。

⒉  清越的声音。

《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凡相干,欲赤黑而阳声,赤黑则乡心,阳声则远根。」

分字解释


※ "阳声"的意思解释、阳声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阳声”的意思:

“阳声”指的是汉语中声母为辅音的音节,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气流直接从口腔或鼻腔中流出。与“阴声”相对,阴声是指声母为元音的音节,发音时声带振动。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阳声”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条目出现,但根据其字义,可以理解为与“阳”字相关的声音或声音的属性。阳通常指明亮、积极的方面,因此“阳声”可能指的是明亮、清晰的声音。

出处:

“阳声”作为一个术语,其出处并不明确,但在语言学和语音学的文献中,经常会出现这个概念。

同义词:

明声

阳音

反义词:

阴声

相关词语:

阳韵

阳平

阳上

阳去

阳入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阳声”是一个较为专业的语言学术语,并没有广为人知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汉语中,阳声字的使用非常广泛,例如:“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白居易《琵琶行》)这里的“此曲”指的就是以阳声字开头的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