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ǐzhǔ

使主


拼音shǐ zhǔ
注音ㄕˇ ㄓㄨˇ

使主

词语解释

使主[ shǐ zhǔ ]

⒈  指节度使。唐代节度使为一道之主,故称。

引证解释

⒈  指节度使。 唐 代节度使为一道之主,故称。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迁善》:“﹝ 刘位 ﹞曰:判官是幕宾,使主无受拜之礼。”
《资治通鉴·唐文宗大和元年》:“宪诚 遣亲吏至中书请事, 韦处厚 谓曰:‘ 晋公 於上前以百口保尔使主。’”
胡三省 注:“节度使为一道之主,故对其属吏称之为使主。”

⒉  指使者中的正职。

《周书·陆通传》:“初修邻好,盛选行人。詔 逞 为使主, 尹公正 为副以报之。”

分字解释


※ "使主"的意思解释、使主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写文章时,论点和论据是骨肉相连的,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主题突出,结构严谨。

2.*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3.一些西方学者还以此为根据提出了各种贬低和否定国家主权的理论思潮,从而使主权在实践中和理论上都受到了挑战。

4.*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5.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


AI解释


词语“使主”的意思:

“使主”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使者或使臣的主人,即派遣使者的人或国家。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语较少使用,但可以理解为派遣使者或代表的人。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收录“使主”这个词语,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可以推测其解释为“使者之主,即派遣使者的人”。

出处:

“使主”这个词语的出处并不明确,它可能源于古代的使者制度。在古代,国家之间或上下级之间需要沟通时,会派遣使者进行交流,这些使者通常由派遣方的主人或国家派遣。

同义词:

使者、使臣、代表、特使、钦差等。

反义词:

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被使者”,即使者所代表的一方。

相关词语:

使者、使臣、使命、外交、朝贡、通使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使主”这个词语较为冷门,网络上并没有特别著名的与之相关的故事或典故。

用这个词语造句:

我国古代,皇帝派遣使者出使外国,这些使者都是皇帝的使主,肩负着国家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