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ūzhèng

修政


拼音xiū zhèng
注音ㄒ一ㄡ ㄓㄥˋ

修政

词语解释

修政[ xiū zhèng ]

⒈  修明政教。

⒉  治理,统治。

引证解释

⒈  修明政教。

《管子·大匡》:“公内修政而劝民,可以信於诸侯矣。”
宋 岳珂 《桯史·岁星之祥》:“然御戎上策,莫先自治,愿修政以应天道。”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按 顺治 元年,修政立法,西洋人 汤若望,进浑天球一座。”

⒉  治理,统治。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夏桀 之居,左 河 济,右 泰 华,伊闕 在其南, 羊肠 在其北,修政不仁, 汤 放之。

殷紂 之国……修政不德, 武王 杀之。”

分字解释


※ "修政"的意思解释、修政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修政”的意思:

“修政”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整顿政治,改进政治制度或政策,以期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修政”并没有具体的解释,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可以推测其含义为“修明政治”。

出处:

“修政”作为一个词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它是由“修”和“政”两个词组合而成的,分别代表“修正”和“政治”的意思。

同义词:

修明政治

治政

改革政治

修治政治

反义词:

弊政

混乱政治

政治腐败

不修政治

相关词语:

政治改革

政治制度

政治清明

政治家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修政”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在历史上,许多政治家、思想家都曾提出过修政的主张。例如,明朝的朱熹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修政的重要性。

造句:

为了提高国家的治理水平,政府决定修政,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期实现政治的清明和社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