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ánjūn

贤君


拼音xián jūn
注音ㄒ一ㄢˊ ㄐㄨㄣ

繁体賢君

贤君

词语解释

贤君[ xián jūn ]

⒈  贤明的君主。

⒉  指封建时代贤明的贵族或地方官。

引证解释

⒈  贤明的君主。

《国语·越语上》:“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宋 秦观 《国论》:“若以功业言之,则 始皇 之英伟杰特,又非 武帝 之可比也,然而万世之下,号 始皇 为暴主,称 武帝 为贤君。”
《清史稿·礼志三》:“且 蜀 汉 至初 唐 不乏贤君,安可闕略!”

⒉  指封建时代贤明的贵族或地方官。

汉 王充 《论衡·定贤》:“信陵、孟尝、平原、春申,食客数千,称为贤君。”
《三国志·魏志·贾逵传》:“絳 吏民闻将杀 逵,皆乘城呼曰:‘负要杀我贤君,寧俱死耳!’”
宋 孔平仲 《孔氏杂说》卷一:“人臣得称圣君、贤君, 晋 曹攄 一县号曰圣君。 《薛宣传》‘属县各得贤君’是也。”

国语辞典

贤君[ xián jūn ]

⒈  贤明爱民的君主。

《大宋宣和遗事·元集》:「常叹贤君务勤俭,深悲庸主事荒淫。」

分字解释


※ "贤君"的意思解释、贤君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贤君择人为佐,贤臣亦择主而辅。

2.唐太宗虽然懊恼,却不敢怪罪魏征,因为他太想做好一个能纳谏的贤君,只好不再玩小鸟了。


AI解释


词语“贤君”的意思:

“贤君”指的是具有贤德、有才能、明智的君主或领导者。在古代汉语中,它常用来赞美那些仁爱、明智、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贤”字有多种解释,其中之一是“有德者”,而“君”则是指君主。因此,“贤君”在字典中的解释可以理解为“有德行的君主”。

出处:

“贤君”这个词语并没有特定的出处,它是一个在古代文献中常见的成语或词语,用来形容那些被认为具有高尚品德和治理才能的君主。

同义词:

明君、仁君、圣君、英君、贤主等。

反义词:

暴君、昏君、暴虐之君等。

相关词语:

贤臣、贤相、贤能、贤良、贤淑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贤君”主要与历史人物相关,因此没有特定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在历史故事中,如《史记》中记载的“尧舜禅让”,尧和舜都被认为是贤君,他们的故事被后人传颂。

用这个词语造句:

这位贤君的治国之道,得到了百姓的衷心拥护,使得国家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