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án

黔突


拼音qián tū
注音ㄑ一ㄢˊ ㄊㄨ

黔突

词语解释

黔突[ qián tū ]

⒈  因炊爨而熏黑了的烟囱。

引证解释

⒈  因炊爨而熏黑了的烟囱。

《文子·自然》:“孔子 无黔突, 墨子 无煖席。”
唐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岂有曾黔突,徒劳不倚衡。”
明 刘基 《拙逸解》:“是故 仲尼 多能,坐不煖席; 墨 却云梯,走不黔突。”

分字解释


※ "黔突"的意思解释、黔突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黔突”的意思:

“黔突”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形容房屋的烟囱高耸,烟尘冲天。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贫穷人家住的房子简陋,生活困苦。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黔突”条目的解释是:“黔,黑也。突,烟囱也。言烟突之黑也。”

出处:

“黔突”一语最早见于《诗经·小雅·正月》,原文为:“正月繁霜,我马既死,我车既折,我行既迷。黔突于天,不得其所。”这里用以形容天气寒冷,烟囱中的烟直冲云霄。

同义词:

烟突、烟囱、突烟

反义词:

相关词语:

黔首(指贫穷的百姓)、黔首之痛(指百姓的疾苦)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黔突”是一个比较古老的词汇,目前网络上没有特别著名的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

造句:

在山村里,那些黔突高耸的房屋见证着一代代人的辛勤与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