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ū

玺书


拼音xǐ shū
注音ㄒ一ˇ ㄕㄨ

繁体璽書

玺书

词语解释

玺书[ xǐ shū ]

⒈  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

⒉  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

《国语·鲁语下》:“襄公 在 楚,季武子 取 卞,使 季冶 逆,追而予之璽书。”
韦昭 注:“璽书,印封书也。”

⒉  秦 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上病益甚,乃为璽书赐公子 扶苏 曰:‘与丧会 咸阳 而葬。’”
《魏书·高聪传》:“今更造璽书,以代往詔。”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凯歌上刘恭父》词:“闻道璽书频下,看即沙堤归去,帷幄且从容。”
明 陆深 《俨山外集·传疑录上》:“世言三尺法者,盖用三尺竹简书法律。詔书谓之尺一,亦以一尺版书詔。囊封加璽,又谓之璽书。”

国语辞典

玺书[ xǐ shū ]

⒈  封以印信的文书。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武子取卞,使公冶问玺书,追而与之。」

⒉  皇帝所下的敕令诏书。

《魏书·卷六八·高聪传》:「今更造玺书,以代往诏。」
《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悲晤不了事,另命中书舍人徐峤賷了玺书,安车奉迎。」

分字解释


※ "玺书"的意思解释、玺书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玺书”的意思:

“玺书”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用印玺封印的信件或者文书。在古代,帝王或官员用印玺盖章的命令、通知等官方文件都称为“玺书”。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玺书”的解释是:“玺书,印书也。以印封之,故曰玺书。”

出处:

“玺书”这个词语最早见于《汉书》。《汉书》记载:“天子以玺书赐诸侯。”

同义词:

印书、符诏、御书等。

反义词:

无特定反义词,但与之相对的可能是未盖章的普通信件或文书。

相关词语:

玉玺、金印、御旨、敕令、符节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玺书”的网络故事或典故相对较少,但可以联想到古代帝王或官员通过玺书传达命令,如《三国演义》中刘备托孤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接到刘备的玺书后,遵照其遗命辅佐后主刘禅。

造句:

朝廷的玺书终于传达到了边疆,安抚了当地百姓的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