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颐


拼音fā yí
注音ㄈㄚ 一ˊ

繁体發頤

发颐

词语解释

发颐[ fā yí ]

⒈  病名。发于面部的一种肿痛。

引证解释

⒈  病名。发于面部的一种肿痛。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发颐》:“发颐肿痛结核般,经属阳明身热寒,伤寒疹毒汗失表,肿至咽喉调治难。”
注:“此証又名汗毒,发於颐頷之间,属足阳明胃经。初起身发寒热,肿如结核,微热微痛,渐肿如桃如李,疼痛倍增。由伤寒发汗未尽,或疹形未透,壅积而成。”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保安万灵丹》:“此方治痈疽疔毒,对口发颐。”

分字解释


※ "发颐"的意思解释、发颐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发颐”的意思:

“发颐”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面颊或者颔下的肿痛,是中医中的一种病症。这个词语通常用来形容面部或颏下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发颐”条目下的解释为:“颐,面颊也。发,生也。颐发,谓颐中生疮肿痛也。”

出处:

“发颐”这个词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医学文献,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医学著作中都有提及。

同义词:

发颐肿

颌下肿

面颊肿痛

反义词:

无疾

康健

相关词语:

颌下

面颊

肿痛

疮疡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发颐”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可以联想到一些与面部疾病或疼痛相关的民间传说,如古代的“天花”传说等。

用这个词语造句:

张先生的脸上突然发颐,疼痛难忍,不得不请假休息,去医院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