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ǐng

八柄


拼音bā bǐng
注音ㄅㄚ ㄅ一ㄥˇ

八柄

词语解释

八柄[ bā bǐng ]

⒈  古代帝王统驭臣下的八种手段,即爵、禄、予、置、生、夺、废、诛。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帝王统驭臣下的八种手段,即爵、禄、予、置、生、夺、废、诛。

《周礼·天官·大宰》:“以八柄詔王驭羣臣:一曰爵,以驭其贵;二曰禄,以驭其富;三曰予,以驭其幸;四曰置,以驭其行;五曰生,以驭其福;六曰夺,以驭其贫;七曰废,以驭其罪;八曰诛,以驭其过。”
《三国志·吴志·张紘传》:“﹝人君﹞操八柄之威,甘易同之欢,无假取於人。”
南朝 梁 沉约 《齐武帝谥议》:“八柄驭下,九官咸事。”
明 无名氏 《飞丸记·权门狼狈》:“你瞒天祸胎驾虎威,把八柄三纲坏。”

分字解释


※ "八柄"的意思解释、八柄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八柄”的意思:

“八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君主掌握国家大权的八种手段或工具。这八柄通常指的是:权、衡、法、赏、罚、信、令、术。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八柄”可能被解释为君主用以控制国家的八种权力或手段。

出处:

“八柄”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典籍,如《周礼》中有所提及。

同义词:

八权

八术

反义词:

无柄

无权

相关词语:

权力

政治手段

治国方略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八柄”是古代政治术语,没有直接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在古代文学和戏剧中可能会有提及。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皇帝通过八柄——权、衡、法、赏、罚、信、令、术,巧妙地治理着国家,使得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