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虎


拼音yù hǔ
注音ㄩˋ ㄏㄨˇ

玉虎

词语解释

玉虎[ yù hǔ ]

⒈  虎形的玉器或装饰物。

⒉  白虎。

⒊  井上的辘轳。

引证解释

⒈  虎形的玉器或装饰物。

晋 王嘉 《拾遗记·秦始皇》:“始皇 嗟曰:‘刻画之形,何得飞走?’使以淳漆各点两玉虎一眼睛,旬日则失之,不知所在。”
金 元好问 《过晋阳故城书事》诗:“东闕苍龙西玉虎,金雀觚稜上云雨。”

⒉  白虎。

北周 庾信 《为齐王进白兔表》:“臣闻舆图欲远,则玉虎晨鸣;辙迹方开,则银獐入贡。”
清 朱鹤龄 《咏雪狮子十韵》:“岂是金牛出,还疑玉虎鸣。”

⒊  井上的辘轳。

唐 李商隐 《无题》诗:“金蟾囓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迴。”
清 纳兰性德 《虞美人》词:“緑阴帘外梧桐影,玉虎牵金井。”
林学衡 《无题杂诗》:“玉虎丝牵惹恨长,瘦腰谁似 沉东阳。”

国语辞典

玉虎[ yù hǔ ]

⒈  玉石雕刻成虎形,称为「玉虎」。

⒉  白色老虎。

北周·庾信〈为齐王进白兔表〉:「臣闻舆图欲远,则玉虎晨鸣。」

⒊  井上的辘轳。

唐·李商隐〈无题〉诗四首之二:「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分字解释


※ "玉虎"的意思解释、玉虎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玉虎”:

意思:玉虎指的是用玉石雕刻成的虎形工艺品,通常用作装饰品或艺术品。在古代,玉常被视为珍贵且富有象征意义的材料,虎作为百兽之王,玉虎往往象征着威武、力量和尊贵。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玉虎”的解释可能涉及玉石制成、形似虎的器物,但没有详细的解释,因为《康熙字典》收录的是汉字和字义,而非具体艺术品。

出处:

玉虎的具体出处不易确定,因为它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文献引用的固定短语,而是一个名词。

同义词:

玉琥、玉貔貅

反义词:

无特定反义词,因为玉虎强调的是玉制品的特征,而非某种特定的否定或对立概念。

相关词语:

玉器、翡翠、琥珀、虎符、虎皮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玉虎在网络上的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在古代文学中,虎常被用来象征力量和勇气。玉虎可能被用来比喻珍贵或威猛的人或事物。

网络故事或典故示例:

虽然不特指玉虎,但可以想象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位将军,其武艺高强,被人赞誉为“玉虎”。他身上的佩剑便是用上等玉料制成的虎头剑柄,象征着他的英勇和威严。

造句:

在故宫博物院的一间陈列室里,静静地摆放着一只玉虎,它的雕刻工艺精湛,宛如一件工艺品中的瑰宝,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