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égōng

折肱


拼音zhé gōng
注音ㄓㄜˊ ㄍㄨㄥ

折肱

词语解释

折肱[ shé gōng ]

⒈  喻久经磨练而富有经验。犹折节。

引证解释

⒈  喻久经磨练而富有经验。参见“三2折肱”。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医经折肱,方能察人病理。”

⒉  犹折节。参见“折节”。

唐 韩愈 《送孟秀才序》:“京师进士以千数,其人靡所不有,吾常折肱焉。”

国语辞典

折肱[ zhé gōng ]

⒈  肱,手臂。折肱指接受法律制裁。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然后逾垣者折肱,捷径者灭趾。」

⒉  曲臂为礼。比喻来往结交。

唐·韩愈〈送孟秀才序〉:「京师之进士以千数,其人靡所不有,吾常折肱焉。其要在详择而固交之。」

⒊  比喻经过磨炼而经验丰富。参见「三折肱为良医」条。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医经折肱,方能察人病理。」

分字解释


※ "折肱"的意思解释、折肱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滕。


AI解释


词语“折肱”的意思:

“折肱”这个词语原本是指古代行礼时折断手臂以示敬意,后来引申为比喻亲身经历或尝试。在现代汉语中,通常用来表示通过实践或体验获得某种经验或教训。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折肱”词条的解释为:“折,断也。肱,臂也。谓折断臂以示敬也。亦谓亲身经历之谓。”

出处:

“折肱”这个词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的记载。原文是:“公曰:‘折肱,敬也。’”这里的“公”指的是春秋时期的鲁国国君鲁僖公。

同义词:

身经百战

经验丰富

深有体会

反义词:

一无所知

知之甚少

毫无经验

相关词语:

折臂

汗马功劳

身体力行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折肱”这个词语在网络上并没有特定的故事或典故,但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用它来形容通过实践获得的经验。

用这个词语造句:

1. 经过这次失败,他终于折肱了,明白了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

2. 在工作中,他折肱无数,终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项目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