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胥


拼音zǐ xū
注音ㄗˇ ㄒㄨ

子胥

词语解释

子胥[ zǐ xū ]

⒈  春秋楚大夫伍员的字。楚平王杀其父奢兄尚,其经宋郑入吴,助阖庐夺取王位,整军经武。不久,攻破楚国,掘楚平王之墓,鞭尸三百。吴王夫差时,因力谏停止攻齐,拒绝越国求和,而渐被疏远。后夫差赐剑命自杀,并以鸱夷革盛其尸浮于江上。

引证解释

⒈  春秋 楚 大夫 伍员 的字。 楚平王 杀其父 奢 兄 尚,其经 宋 郑 入 吴,助 阖庐 夺取王位,整军经武。不久,攻破 楚国,掘 楚平王 之墓,鞭尸三百。 吴王 夫差 时,因力谏停止攻 齐,拒绝 越国 求和,而渐被疏远。后 夫差 赐剑命自杀,并以鸱夷革盛其尸浮于 江 上。

《庄子·盗跖》:“比干 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此诗人所以伤而作, 比干 子胥 遗身而忘祸也。”
唐 李白 《行路难》诗:“子胥 既弃 吴 江上, 屈原 终投 湘水 滨。”
明 许自昌 《水浒记·义什》:“那区区保正,真成一掷赌乾坤。效渔人纵 子胥 星奔,驱驰传信,早见马足起红尘。”
杨超 《就义诗》:“留得 子胥 豪气在,三年归报 楚王 仇!”

分字解释


※ "子胥"的意思解释、子胥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公孙蒍越仔细地瞧了瞧文种,见他与画影图形上面的那个人几乎没有差别,便也错认文种为伍子胥。

2.三生为中年生角,重唱工,多扮演慷慨激昂、忠诚耿直的正面人物,如《文昭关》中的伍子胥、《辕门斩子》中的杨延昭、《法门寺》中的赵廉等。

3.其中如伍子胥过昭关、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申包胥复楚、卧薪尝胆,都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

4.知子莫如父,伍奢深知伍子胥的秉性弱点,所以他宁可招来一块儿问斩,也不想给楚国留下祸患。

5.国恨家仇满襟怀,伍子胥可不愿坐以待毙。

6.知子莫如父,伍奢深知伍子胥的秉性弱点,所以他宁可招来一块儿问斩,也不想给楚国留下祸患。


AI解释


词语“子胥”:

意思:子胥是古代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姓伍,名员,字子胥。他是楚国人,后来成为吴国的重臣,以勇猛、忠诚和智慧著称。

康熙字典解释:子胥,姓伍,名员,字子胥,吴国大夫。见《史记·伍子胥列传》。

出处:《史记·伍子胥列传》。

同义词:伍员、子员、吴子胥。

反义词:无特别对应的反义词,但可以指代那些不忠诚、不勇敢的人。

相关词语:吴国、孙武、孙武兵法、阖闾、夫差、太湖、姑苏城。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子胥是春秋五霸之一吴国的杰出将领,他帮助吴王阖闾争霸天下,但后来因与夫差政见不合而被赐死。子胥死后,其忠诚和智慧被后人传颂,成为忠诚与勇猛的象征。

网络故事或典故示例:子胥在吴国,忠心耿耿,智勇双全,为吴国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吴国之柱”。

用这个词语造句:子胥的英勇事迹流传千古,他的忠诚和智慧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