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é

俗学


拼音sú xué
注音ㄙㄨˊ ㄒㄩㄝˊ

繁体俗學

俗学

词语解释

俗学[ sú xué ]

⒈  世俗流行之学。

引证解释

⒈  世俗流行之学。

《庄子·缮性》:“缮性於俗学,以求復其初;滑欲於俗思,以求致其明:谓之蔽蒙之民。”
宋 苏轼 《送人序》:“士之不能自成,其患在於俗学。俗学之患,枉人之材,窒人之耳目。”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一》:“工骚墨之士,以农桑为俗务,而不知俗学之病人更甚于俗吏。”

分字解释


※ "俗学"的意思解释、俗学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日本民俗学家后藤兴善先生说:"在民俗学上,决不否定文献记录作为资料的价值,但是要把文化较低的,落后的庶民的实际生活作为研究的第一位资料,要把采集这些资料作为民俗学的第一步活动,从这里可以看到民俗学的本来面目。"。

2.本文阐述了“中国民俗学会”艰难、曲折的创建过程,寄希望于新一代民俗学者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3.二百十六、地窨院被掩映在树木林荫之中,鸡犬之声相闻而不相见,人声嘈杂而影踪全无,成为别具风情的一种类型,因而备受海内外民俗学、人类学专家的重视。


AI解释


词语“俗学”的意思:

“俗学”是指世俗的学问或技艺,通常指的是那些与日常生活、民间习俗、技艺等相关的知识。它区别于儒家经典等正统学问,更多指的是实用性和普及性的知识。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俗”字的解释之一是“常也,惯也”,表示常见的、习惯的;“学”字解释为“求知识也”,表示学习、学问。因此,“俗学”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可以理解为常见的学问。

出处:

“俗学”一词的出处并不明确,它可能是随着“俗”和“学”这两个字义的结合而逐渐形成的。

同义词:

世俗学问

通俗知识

民间技艺

反义词:

学府知识

正统学问

高深学问

相关词语:

俗人

俗世

俗套

俗气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俗学”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常见,但可以想象一些场景,比如一个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学习民间技艺或实用知识,逐渐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这样的故事可以体现“俗学”的价值。

用这个词语造句:

张老汉虽然只受过“俗学”教育,但他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成为了村里最出色的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