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ù rán
注音ㄐㄨˋ ㄖㄢˊ
繁体懼然
⒈ 惊视貌;惊貌。惧,通“瞿”。
⒈ 惊视貎;惊貎。惧,通“瞿”。
引《庄子·庚桑楚》:“老子 曰:‘子何与人偕来之众也?’ 南荣趎 惧然顾其后。”
郭庆藩 集释:“惧然,即瞿然也,盖惊貌。”
锺泰 发微:“‘惧然’即瞿然,惊而举其目也。”
《汉书·惠帝纪赞》:“闻 叔孙通 之諫则惧然。纳 曹 相国 之对而心説,可谓宽仁之主。”
颜师古 注:“惧读曰瞿。”
《后汉书·杨厚传》:“母知其旨,惧然改意,恩养加篤。”
⒈ 惊觉、害怕。
引《庄子·庚桑楚》:「老子曰:『子何与人偕来之众也?』南荣趎惧然顾其后。」
南朝梁·王琰《冥祥记·赵泰》:「款曲寻问,莫不惧然。」
词语“惧然”的意思是惊恐不安的样子。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惧然”条目下的解释为:“恐惧不安之貌。”
出处:
“惧然”这个词语的出处并不十分明确,它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常用于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
同义词:
惊恐
惊慌
惶恐
惊惧
反义词:
安然
泰然
沉着
自若
相关词语:
惧怕
惊惧不安
恐慌失措
焦虑不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惧然”作为一个较古老的词汇,在网络故事或典故中并没有特定的著名故事,但可以想象它出现在一些描述人物遇到突发情况时心理状态的情节中。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听到那突如其来的巨响,顿时惧然失色,不敢再向前迈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