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ánshì

廉士


拼音lián shì
注音ㄌ一ㄢˊ ㄕˋ

廉士

词语解释

廉士[ lián shì ]

⒈  旧称有节操、不苟取的人。

引证解释

⒈  旧称有节操、不苟取的人。

《孟子·滕文公下》:“陈仲子 岂不诚廉士哉?”
赵岐 注:“陈仲子,齐 一介之士,穷不苟求者。”
《庄子·刻意》:“众人重利,廉士重名。”
《旧唐书·许圉师传》:“尝有官吏犯贜事露, 圉师 不令推究,但赐清白诗以激之,犯者愧惧,遂改节为廉士。”
《宋史·陈宓传》:“大臣所用非亲即故……贪吏靡不得志,廉士动招怨尤,此朝廷权柄有所分也。”

国语辞典

廉士[ lián shì ]

⒈  有操守、不苟求之士。

《汉书·卷五·景帝纪》:「其唯廉士,寡欲易足。」

分字解释


※ "廉士"的意思解释、廉士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廉士”的意思:

“廉士”指的是品德廉洁、正直的人,特指那些在官场或社会中能够保持清正廉洁,不贪污受贿,不谋取私利的人。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廉”字的本义是“清洁,不贪污”,而“士”字则指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因此,“廉士”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可以理解为“品德高尚、廉洁的人”。

出处:

“廉士”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史记》等历史书籍中经常提到廉士的形象。

同义词:

清官、廉吏、清正、廉洁之士等。

反义词:

贪官、污吏、贪污、腐败等。

相关词语:

廉洁、清正、正直、公正、无私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一个著名的典故是“包拯断案”,包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廉士,他以公正无私、廉洁奉公著称,被后人尊称为“包青天”。在网络上有许多关于包拯断案的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体现了廉士的形象。

造句:

这位老教授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从不追求名利,堪称一位真正的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