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òu quàn
注音一ㄡˋ ㄑㄨㄢˋ
⒈ 古代刻木为契,分为左右两半,双方各执其一,作为凭信。左半叫左券,右半叫右券。券,契据。
⒈ 古代刻木为契,分为左右两半,双方各执其一,作为凭信。左半叫左券,右半叫右券。券,契据。
引《商君书·定分》:“主法令之吏谨藏其右券木柙,以室藏之,封以法令之长印。”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且 虞卿 操其两权,事成,操右券以责;事不成,以虚名德君。”
宋 王安石 《次韵约之谢惠诗》:“左车公自迎,右券吾敢责。”
词语“右券”的意思:
“右券”是指古代契约或文书的一种,通常是指写在右边的契券,与左券相对。在古代,人们将契约或文书分为左右两份,双方各执一份,作为凭证。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关于“右券”的解释为:“右券,契券之右也。古者以右为尊,故以右券为尊券。”
出处:
“右券”一词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其起源于古代的契约文化。
同义词:
右契
尊券
反义词:
左券
相关词语:
契约
文书
凭证
契据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右券”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古代的契约文化,如《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分金铢时,各自手持一份右券,以示公正。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双方签订契约时,都会各执一份右券,以确保双方的权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