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苈

词语解释
葶苈[ tíng lì ]
⒈ 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 Draba nemorosa ),为原野杂草,开黄色小花,种子黑褐色,可入药。
英woolly draba;
引证解释
⒈ 植物名。一年生草本。茎高七八寸。叶对生,椭圆形。三月开黄色小花。四月结子。盛夏枯死。种子即葶苈子,扁小如黍粒,可供药用。有利尿、治水肿、祛痰、定喘之功。
国语辞典
葶苈[ tíng lì ]
⒈ 植物名。十字花科葶苈属,二年生草本。茎直立,全体生毛。叶互生,呈卵形或长椭圆形。春日开小黄花,排列成总状花序。子扁小如黍粒,黄褐色,可供药用,有定喘、利尿、消肿等功用。
分字解释
※ "葶苈"的意思解释、葶苈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葶苈”:
意思:葶苈是中药材名,学名为“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成熟种子。中医认为,葶苈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痰多、咳嗽、胸胁满闷、水肿等病症。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关于“葶苈”的解释较为简略,通常只指代植物名,没有详细的功效说明。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中有“葶苈在畦”的诗句,是古代文学作品中最早提及“葶苈”的记录。
同义词:白芥子、芥子、白芥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与表示相反功效的药材相对,如补益类药物。
相关词语:葶苈子、葶苈汤、白芥子散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葶苈”是一种中药材,因此在网络上可能不会有直接与它相关的广泛流传的故事或典故。不过,可能会有一些中医爱好者或者中医药领域的讨论,其中会提及到葶苈的药用效果和故事。
造句:
在中医治疗咳嗽痰多时,医师通常会开具含有葶苈子成分的方剂,以达到清热化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