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ǎ

伏甲


拼音fú jiǎ
注音ㄈㄨˊ ㄐ一ㄚˇ

伏甲

词语解释

伏甲[ fú jiǎ ]

⒈  谓埋伏武士或军队。

引证解释

⒈  谓埋伏武士或军队。

《左传·昭公十一年》:“楚子 伏甲而饗 蔡侯 於 申,醉而执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谋伏甲 梁氏 之宫,须其入以杀之。”
金 萧贡 《悲长平》诗:“秦 兵伏甲 武安 西, 赵 将非材战士携。”

国语辞典

伏甲[ fú jiǎ ]

⒈  暗中埋伏的兵甲。

《三国演义·第三回》:「宫门尽毕,伏甲齐出,将何进砍为两段。」

分字解释


※ "伏甲"的意思解释、伏甲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伏甲”的意思:

“伏甲”是指埋伏兵力,准备战斗的意思。通常用来形容军队或个人隐藏实力,等待有利时机出击的策略。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伏”字有埋伏、潜伏的意思,“甲”字指古代士兵所穿的护身衣,合起来“伏甲”即指隐蔽兵力以备战斗。

出处:

“伏甲”一词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其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兵书或军事策略类著作。

同义词:

伏兵、埋伏、潜甲、暗伏等。

反义词:

公开、明目张胆、无所遮拦等。

相关词语:

伏击、潜袭、暗算、隐形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伏甲待发”是一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军事策略,形容军队隐藏实力,等待时机发动攻击。在网络故事或典故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隐藏自己的实力,等待合适的时机一举成功。

造句:

为了这次行动的成功,他们选择了一个隐蔽的地点伏甲待发,准备在敌人放松警惕时发起突然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