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n

大宪


拼音dà xiàn
注音ㄉㄚˋ ㄒ一ㄢˋ

繁体大憲

大宪

词语解释

大宪[ dà xiàn ]

⒈  旧时府吏对上司的称呼。

联启禀赴各大宪。——《广州军务记》

superior; boss;

引证解释

⒈  清 代地方官员对总督或巡抚的称谓。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隔岸名‘近山林’,为大宪行臺宴集之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更兼动了公事,申请大宪,和那婆娘奏请旌表,乞恩准其建坊。”
《廿载繁华梦》第三六回:“现在大宪奏准查办,你们想已知道了。”

分字解释


※ "大宪"的意思解释、大宪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实际上,要想知道那些没有对加拿大宪法基本特征理解的入木三分的记者何以能胜任政治佚事的报道工作。

2.他在朝中交游很广,遇名公巨卿、部卿大宪吉庆之事,纷纷赠言相贺,地位超然,可见一斑。


AI解释


词语“大宪”是一个较为冷门的词汇,其意思和用法如下:

意思:

“大宪”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皇帝或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宪法性法律文件。它是国家的基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大宪”的解释为:“大宪,法也。大者,法之大也。宪者,法之常也。”

出处:

“大宪”一词的出处较为广泛,常见于古代的法律文献、史书等。

同义词:

宪法

大法

国宪

反义词:

小法

非法

相关词语:

宪章

法典

法令

法条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大宪”一词较为生僻,网络上与之相关的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提及一个与法律相关的成语——“法不阿贵”,意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与“大宪”中的法律精神相呼应。

造句: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大宪”这一概念,它体现了法律的至高无上和国家的法治精神。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弘扬“大宪”精神,维护法律的尊严,保障人民的权益。例如:在我国历史上,秦始皇颁布的《秦律》便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