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ǒng hú zhī bǐ
注音ㄉㄨㄥˇ ㄏㄨˊ ㄓ ㄅ一ˇ
成语解释
董狐之笔
繁体董狐之筆
1.春秋有董狐之笔,恶不掩,善必彰,当年赵盾弑君之后,梗直的史官秉笔直书“赵盾弑其君”,赵盾连杀数名史官,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词语“董狐之笔”的意思:
“董狐之笔”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史书的公正和客观。董狐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史官,他以公正记录历史事件而著称。这个成语用来称赞史书或史学家能够客观公正地记录历史。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董狐之笔”没有直接的词条,但根据其含义,可以推测《康熙字典》可能会将其解释为“公正的史笔”。
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二年》,讲述了晋国史官董狐公正记录晋灵公被赵盾所杀的历史事件的故事。
同义词:
公正之笔
无私之笔
反义词:
偏私之笔
暗箭伤人之笔
相关词语:
史家
史书
公正
客观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董狐之笔”的故事主要来源于《左传》中的记载。董狐作为史官,面对晋灵公被赵盾所杀的事件,他坚持记录“赵盾弑其君”,即使赵盾试图辩解,董狐也不改其辞。这个故事表明了董狐对历史事实的忠实记录,以及对公正的坚持。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撰写历史著作时,他总是以董狐之笔,力求客观公正地记录每一个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