挞伐

词语解释
挞伐[ tà fá ]
⒈ 原指迅速讨伐,后来泛指征讨。
例挞彼殷武,奋伐荆楚。——《诗·商颂·殷武》
大张挞伐。
英invade neighbours to punish their inquities;
引证解释
⒈ 原意为迅速攻伐,后挞伐连用,为征讨、讨伐之意。
引《诗·商颂·殷武》:“挞彼 殷武,奋伐 荆楚。”
毛 传:“挞,疾意也。”
《明史·杨廷麟传》:“陛下有挞伐之意,大臣无御侮之才。”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故草昧经营,北征南讨,日不暇给,皆禁旅与驻防迭供挞伐。”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因未得万全之策,致暂缓挞伐之师。”
⒉ 泛指声讨。
引秦牧 《长街灯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繁荣革命文学艺术》:“草菅人命的事件,在报纸上不时公开出来,大张挞伐。”
国语辞典
挞伐[ tà fā ]
⒈ 征讨。
引语本《诗经·商颂·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
近讨伐
反姑息 招抚
分字解释
※ "挞伐"的意思解释、挞伐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一旦国家无内顾之忧,陛下可以整军经武,对东虏大张挞伐,以雪今日之耻,永绝边境之患。
2.清代中期,汉学形成了独立的学术派别,与宋学形成了壁垒分明的对立,汉学对宋学大张挞伐。
AI解释
词语“挞伐”的意思:
挞伐(tà fá),指用武力或强有力的语言打击、攻击或严厉谴责。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挞”字的解释为:“打也,击也。”对于“伐”字的解释为:“击也,砍也,杀也。”因此,“挞伐”合起来就是用打或砍的方式去攻击或打击。
出处:
“挞伐”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皇矣》:“挞彼四国,疆以大德。”这里的意思是用道德来规范那四个国家。
同义词:
痛击、打击、抨击、鞭挞、指责、谴责
反义词:
表扬、称赞、赞誉、支持、保护
相关词语:
挞伐战、挞伐令、挞伐之辞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中,“挞伐”一词有时被用来形容对某个错误观点或行为的严厉批评。例如,当某位公众人物发表不当言论或做出不当行为时,网友可能会用“挞伐”来形容对这些行为的批判。
用这个词语造句:
面对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相关部门果断采取行动,对制假售假行为进行了挞伐,严厉打击了这些违法行为,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关词语
- sì lì fá俟力伐
- bù fá步伐
- fá mù伐木
- dǎng tóng fá yì党同伐异
- zhí fá执伐
- zì fá自伐
- fá mìng伐命
- fá rén伐人
- chuí tà捶挞
- zhǔ fá主伐
- kǎn fá砍伐
- tiāo tà佻挞
- biǎn fá贬伐
- jiāo fá骄伐
- fá guó伐国
- fá kē伐柯
- jué tà决挞
- jiǔ fá九伐
- là tà辣挞
- fá xìng伐性
- fá pàn伐叛
- zuò fá作伐
- bù fá不伐
- yǐ yí fá yí以夷伐夷
- fá qì伐器
- shé fá折伐
- fàng fá放伐
- gōng fá攻伐
- fá zhǐ伐枳
- dàn dàn ér fá旦旦而伐
- tà shà挞煞
- běi fá zhàn zhēng北伐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