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é jiǎn
注音ㄐ一ㄝˊ ㄐ一ㄢˇ
繁体節減
⒈ 减少用度或费用。
英economize and decrease;
⒈ 节约减省。
引《旧唐书·肃宗纪》:“自今以后,朕常膳及服御等物,并从节减,诸作坊造坊并停。”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京边折银给军皆是六钱五分, 蓟镇 独是四钱五分。始者盖因本镇米贱,权为节减,原非经制。”
梁启超 《开明专制论》:“至於预算,政府常欲膨胀,人民常欲节减,此普通之现象也。”
词语“节减”的意思:
“节减”是指减少、节制开支或数量,以达到节约的目的。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节”字有节制、节俭的意思,“减”字有减少的意思。因此,“节减”在字典中的解释可能是指通过节制来减少某些开支或数量。
出处:
“节减”这个词语并没有特定的出处,它是根据“节”和“减”这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常用词。
同义词:
节约、削减、省略、减少、节制等。
反义词:
增加、膨胀、扩大、浪费等。
相关词语:
节约型、减法、缩减、精简、节省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节减”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词语,并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不过,它可以在讲述节约、节俭的故事中作为关键词出现。
用这个词语造句:
为了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公司决定从下个月开始对办公室的用电和用水进行节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