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ì mín
注音ㄕˋ ㄇ一ㄣˊ
词语“誓民”的意思是指古代君王或官员向民众发誓,表示要勤政爱民,维护国家安定和民众利益。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誓民”条目解释为:“誓,告也。民,众也。誓民,谓君王告示民众,以示诚信。”
出处:
“誓民”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左传》、《史记》等。例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有“君无誓民,民无誓君”的记载。
同义词:
誓民的同义词有:誓众、誓民告、誓告等。
反义词:
誓民的反义词有:背誓、背信、食言等。
相关词语:
与“誓民”相关的词语有:誓言、誓言书、誓约、誓词等。
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誓民”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古代君王或官员在重要场合向民众发誓以赢得民心,如《三国演义》中刘备在桃园结义时对兄弟们的誓言。
造句:
为了安抚民心,新上任的县长在城门口誓民,承诺要严惩贪官污吏,带领百姓过上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