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吏

词语解释
疆吏[ jiāng lì ]
⒈ 守卫边疆的小吏。
⒉ 负镇守一方重责的高级地方官吏。
引证解释
⒈ 守卫边疆的小吏。
引《左传·桓公十七年》:“於是 齐 人侵 鲁 疆,疆吏来告。”
唐 常衮 《加朱希彩幽州管内观察使制》:“东罢渡 辽 之警,北清戴斗之气,疆吏缓带,戎车税鞅,典从事简,方面以寧。”
⒉ 负镇守一方重责的高级地方官吏。参见“疆臣”。
引郑观应 《盛世危言·垦荒》:“外如西南 川、滇、桂、粤 之边境……东南之 臺湾 内山各处,榛芜未闢,遗利尚多,疆吏漠不关心,动为外人侵佔。”
张难先 《文学社始末》:“社务正突飞猛进中,忽值三月二十九 广州 失败,各省疆吏,羣成恐怖时代,防范极严,本社常会,亦难召集。”
严复 《原强》:“乃内之则殿阁枢府以至六部九卿,外之则洎廿四行省之疆吏,旁皇咨求,卒无一人焉足以胜御侮折衝之任者。”
国语辞典
疆吏[ jiāng lì ]
⒈ 指守护边疆的官吏。
引《左传·桓公十七年》:「于是齐人侵鲁疆,疆吏来告。」
⒉ 掌理地方事务的官吏。清代称总督、巡抚为封疆大吏。
分字解释
※ "疆吏"的意思解释、疆吏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疆吏”的意思:
“疆吏”是指边疆地区的官员,主要负责管理边疆事务,维护边疆稳定。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对“疆吏”的解释,但根据“疆”和“吏”的解释,可以推断“疆吏”的意思。其中,“疆”指边界、边疆,“吏”指官吏、官员。因此,“疆吏”可以理解为边疆的官员。
出处:
“疆吏”这个词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如《后汉书》、《三国志》等。
同义词:
边吏、边官、疆臣
反义词:
文官、内官
相关词语:
边疆、边疆政策、边疆稳定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疆吏”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提及一个历史事件。在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建立了大顺政权。当时,大顺政权任命了一些边疆地区的官员,他们被称为“疆吏”。这些疆吏在边疆地区努力维护稳定,为后来的清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用这个词语造句:
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疆吏们纷纷起义响应,共同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相关词语
- lǐ lì里吏
- jiāng lì疆吏
- jiāng lì疆吏
- jiāng lǐ疆理
- mìng lì命吏
- yún xiāng lì芸香吏
- jiāng tǔ疆土
- jiāng lì将吏
- xiù yī lì绣衣吏
- bó lì驳吏
- jiāng lǐ疆里
- zhū yī lì朱衣吏
- liáng mín lì良民吏
- diǎn lì典吏
- wú jiāng无疆
- jiāng yì疆埸
- lì bù mián吏部眠
- cūn lì村吏
- xíng lì刑吏
- zōu lì驺吏
- yuàn lì掾吏
- jiāng yù疆域
- jiāng chéng疆城
- lì jié吏节
- lì wén吏文
- lì fāng吏方
- zhé lì谪吏
- lì bì吏毕
- yù lì狱吏
- lì yǐn吏隐
- jiāng quǎn疆甽
- biān jiāng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