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rén tǐ
注音ㄖㄣˊ ㄊ一ˇ
繁体仁體
⒈ 仁爱的本旨。《吕氏春秋·长攻》:“吾闻之:'义兵不攻服,仁者食饥饿。'今服而攻之,非义兵也;饥而不食,非仁体也。”明张居正《徐存斋七十寿序》:“吾以此识仁体矣。”一说《吕氏春秋·长攻》所云“仁体”当为“体仁”之倒误,“体仁谓体会仁之实者也”。见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
⒈ 仁爱的本旨。一说《吕氏春秋·长攻》所云“仁体”当为“体仁”之倒误,“体仁谓体会仁之实者也”。见 陈奇猷 《吕氏春秋校释》。
引《吕氏春秋·长攻》:“吾闻之:‘义兵不攻服,仁者食饥饿。’今服而攻之,非义兵也;饥而不食,非仁体也。”
明 张居正 《徐存斋七十寿序》:“吾以此识仁体矣。”
词语“仁体”指的是仁爱和体恤的实质或本源。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仁体,仁之本体也。”
出处:
“仁体”一词出自《礼记·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体者,仁之根本也。”
同义词:
仁爱、仁心、仁道、仁德、仁者
反义词:
不仁、残忍、冷酷
相关词语:
仁政、仁者见之、仁者爱人、仁心仁术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仁体”一词在网络上较少被提及,但可以联想到“仁者见之,智者见之”这一典故,意指仁爱的人会看到仁德,智者会看到智慧。
造句: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保持一颗仁体之心,对待他人,对待生活,才能真正体会到和谐与幸福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