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矩

词语解释
仪矩[ yí jǔ ]
⒈ 仪法规矩。
引证解释
⒈ 仪法规矩。
引秦 李斯 《碣石刻石》:“羣臣诵烈,请刻此石,垂著仪矩。”
三国 魏 曹植 《鹖赋》:“甘沉陨而重辱,有节士之仪矩。”
宋 宋祁 《宋景文笔记·释俗》:“齐 魏 间以人有仪矩可喜者,谓之庯峭,盖庯峻也。”
清 恽敬 《与纫之论文书》:“吾宗之能学者不数人,能学而行復有仪矩者益不数人。”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我的剪辫,却并非因为我是 越 人, 越 在古昔,‘断发文身’,今将效之,以见先民仪矩,也毫不含有革命性。”
分字解释
※ "仪矩"的意思解释、仪矩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仪矩”的意思:
“仪矩”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礼节法度或规范、准则。它强调的是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通常用于形容正式场合或社会规范。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仪矩”的解释为:“礼仪之矩,规矩也。矩,法度也。”
出处:
“仪矩”这个词语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可以追溯到《礼记》、《周礼》等古典文献。
同义词:
规范、法度、规矩、礼法、礼节等。
反义词:
混乱、无序、放纵、任意等。
相关词语:
礼仪、礼法、礼节、规范、准则、法度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仪矩”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多,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古代的礼仪故事,如《左传》中记载的“孔子过泰山,见其礼仪之盛,喟然而叹”的故事,其中孔子感叹于泰山的礼仪之矩。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遵循仪矩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这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考验,也是对整个社会秩序的维护。
例句:
在古代,遵循仪矩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这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考验,也是对整个社会秩序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