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ǒushū

手疏


拼音shǒu shū
注音ㄕㄡˇ ㄕㄨ

手疏

词语解释

手疏[ shǒu shū ]

⒈  亲手书写奏章。

⒉  亲笔陈奏。

⒊  亲笔书写。

引证解释

⒈  亲手书写奏章。

唐 王维 《送缙云苗太守》诗:“手疏谢明王,腰章为长吏。”
《宋史·赵普传》:“普 手疏諫曰:‘伏覩今春出师,将以收復 关 外,屡闻克捷,深快舆情。’”

⒉  亲笔陈奏。

⒊  亲笔书写。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书启二字》:“帝自手疏与 突厥 书。”

分字解释


※ "手疏"的意思解释、手疏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手疏”的意思:

“手疏”一词通常用来形容人因为忙碌或其他原因,一段时间内没有亲自去探望或照顾某人或某物。它带有一定的贬义,表示对某事的忽视或疏于管理。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手”字条下并没有直接解释“手疏”,但根据“手”字的基本意义,以及“疏”字的意义,可以推断“手疏”可能是指“不经常用手去探望、照顾”。

出处:

“手疏”一词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它可能来源于古代文献或日常用语。

同义词:

忽视

疏忽

疏于

疏于管理

反义词:

重视

专注

精心

精心照料

相关词语:

手勤

手忙脚乱

手不释卷

手不沾泥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手疏”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常见,但可以想象一个故事:某位官员因为长时间忙于政务,疏于回家探望年迈的父母,导致父母感到非常孤独和失望。这个故事可以反映出“手疏”这一词语的含义。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因为工作繁忙,已经好几个月没有手疏过自己的父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