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屐

词语解释
木屐[ mù jī ]
⒈ 亦称“呱哒板儿”。木底鞋。
英geta;
引证解释
⒈ 木底鞋。或有齿,或无齿。
引《后汉书·五行志一》:“延熹 中,京都长者,皆著木屐。”
《晋书·宣帝纪》:“关中 多蒺藜,帝使军士二千人,著软材平底木屐前行。”
前蜀 贯休 《思匡山贾匡》诗:“石膏黏木屐,崖粟落冰池。”
元 宋无 《咏石得天字》:“磴危欺木屐,磯滑怯苔氊。”
《红楼梦》第四五回:“黛玉 道:‘跌了灯值钱呢,是跌了人值钱?你又穿不惯木屐子。’”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甲板上独坐,无头绪的想起昨天车站上的繁杂的木屐声。”
国语辞典
木屐[ mù jī ]
⒈ 以木材做底的拖板鞋。
英语wooden clogs
德语Pantoffel (S)
法语sabots de bois
分字解释
※ "木屐"的意思解释、木屐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像日本高跟木屐一样,高底鞋很不实用,它们最初是用来使穿着者更加引人注目。
2.那是个十来岁的瘦骨伶仃的小孩,却长得眉清目秀。特别是那双长得比常人都大的眼睛,闪动着聪慧的光芒。他拖着木屐,一件破旧的绿军服垂到膝前。
AI解释
词语“木屐”的意思:
木屐是指用木头制作的鞋子,底部有齿,可以防滑,古代常用于夏季或雨天。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关于“木屐”的解释可能涉及其材质、形状、用途等。由于康熙字典是古代字典,具体的解释需要查阅原著,但大致可以理解为:“木屐,木底鞋也。以木为之,故曰木屐。”
出处:
木屐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具体文献出处不详,但根据历史记载,木屐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并在后来的历史中广泛使用。
同义词:
草鞋、麻鞋、木底鞋、木屐鞋等。
反义词:
皮鞋、布鞋、塑料鞋等。
相关词语:
鞋、履、靴、袜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木屐的典故之一是东汉时期的大臣朱买臣的故事。据说朱买臣家境贫寒,常常穿着木屐行走于山林之间。他的妻子因无法忍受贫穷而离开了他,但后来朱买臣发迹,成为了一位显赫的大臣,他的妻子后悔莫及,但已经无法回到他身边。
用这个词语造句:
夏日的傍晚,老张穿着一双木屐,踏着轻快的步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享受着凉爽的晚风。
相关词语
- yǔ mù bīng雨木冰
- huā mù花木
- sān mù三木
- xīng xīng mù猩猩木
- mù liào木料
- sōng mù bǎn松木板
- cǎo mù草木
- mù shuān木栓
- mù mù rán木木然
- mù shān木栅
- yǐ cǎo fù mù倚草附木
- mù jī木屐
- mù zhuāng木桩
- mù jī木屐
- dú mù chuán独木船
- mù wū木屋
- mù huà shí木化石
- dú mù zhōu独木舟
- zhēn mù贞木
- wū mù乌木
- fán mù màn凡木蔓
- kū mù táng枯木堂
- hóng mù红木
- xuàn mù què旋木雀
- mù shǔ木薯
- tán mù xuē檀木靴
- ā mù lín阿木林
- kū mù枯木
- xiē mù pào楔木炮
- ruǎn mù软木
- tóng mù rén桐木人
- nán mù楠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