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ānzhú

斑竹


拼音bān zhú
注音ㄅㄢ ㄓㄨˊ
词性名词

斑竹

词语解释

斑竹[ bān zhú ]

⒈  也叫“湘妃竹”。一种茎部有紫褐斑点的竹子,用于制作笔杆、拐杖及饰物。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毛泽东《七律·答友人》

mottled bamboo;

引证解释

⒈  一种茎上有紫褐色斑点的竹子,也叫湘妃竹。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尧 之二女, 舜 之二妃,曰 湘夫人,帝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
唐 杜甫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不见 湘妃 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
元 张可久 《寨儿令·送别》曲:“白玉连环,斑竹阑干,回首泪偷弹。”
毛泽东 《答友人》诗:“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⒉  指斑竹所制的手杖。

元 柯丹邱 《荆钗记·启媒》:“软红泥踏青时候,试躡青鞋,慢拖斑竹,去寻良友。”

国语辞典

斑竹[ bān zhú ]

⒈  植物名。皮有紫黑色的斑纹,茎可制成装饰品、手杖、笔杆等。相传舜死后,其二妃娥皇、女英因思帝伤痛,泪沾湘江畔上的竹子,使竹尽成斑,故称为「斑竹」。

英语mottled bamboo

法语bambou tacheté

分字解释


※ "斑竹"的意思解释、斑竹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竹子的品种也很多,有龟背竹、紫竹、斑竹、楠竹……有的生长在土里;有的还可以在清水中生长。我家有一盘开运竹,就“栽”在清水中。


AI解释


词语“斑竹”的意思:

“斑竹”是指竹子的一种,其竹节上有明显的黑色或褐色斑点,因此得名。在文学作品中,斑竹常被用来象征文人墨客的品格,因其坚韧不拔、清雅脱俗。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关于“斑竹”的解释为:“竹名,节有斑点,可作杖。”

出处:

斑竹的出处较为广泛,常见于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其中,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诗句,其中“萋萋”即指斑竹。

同义词:

竹节花、花竹、斑竹杖

反义词:

无特殊反义词

相关词语:

竹子、竹杖、竹编、竹叶、竹筒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斑竹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象征文人墨客的品格。其中,最著名的典故莫过于唐代诗人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其中“五花马,千金裘”即指斑竹。

用这个词语造句:

那把斑竹制成的竹杖,陪伴了老李一辈子,见证了他从青丝到白发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