ā

阿姑


拼音ā gū
注音ㄚ ㄍㄨ

阿姑

词语解释

阿姑[ ā gū ]

⒈  丈夫的母亲。

⒉  方言。对妓女的面称。

引证解释

⒈  丈夫的母亲。参见“阿家”。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妇人之性,率宠子壻而虐儿妇……然则女之行留,皆得罪於其家者,母实为之。至有谚云:‘落索阿姑餐。’此其相报也。”
清 郝懿行 《证俗文·舅姑》:“舅姑亦曰翁姑。案:舅曰阿翁,《唐书》 代宗 曰:‘不痴不聋,不作阿翁姑’;曰阿姑,《颜氏家训》‘络索阿姑餐’。”

⒉  方言。对妓女的面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七回:“﹝ 老亨 ﹞説道:‘这个人从此不是我的儿子了,听凭阿姑( 粤 人面称妓者为阿姑)怎样发落。’”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八回:“偷了许多银纸还算是小事,当真要杀了人才算大事么!阿姑你便饶了他,我可饶他不得!”

国语辞典

阿姑[ ā gū ]

⒈  称谓:(1)​ 妇人称丈夫的母亲。北齐·颜之推也称为「阿家」。(2)​ 闽南方言。称姑妈。

《颜氏家训·治家》:「至有谚云:『落索阿姑餐。』此其相报也。」

⒉  广东人对妓女的讳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七回》:「这个人从此不是我的儿子了,听凭阿姑,──粤人面称妓者为阿姑──怎样发落。」

分字解释


※ "阿姑"的意思解释、阿姑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AI解释


词语“阿姑”的意思:

“阿姑”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的是父亲的姐姐,即母亲的姐姐,有时也泛指姑母。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阿”字有多种含义,其中之一是作为对长辈或尊贵的称呼。“姑”字则指父亲的姐妹。因此,“阿姑”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可以理解为对母亲的姐姐的尊称。

出处:

“阿姑”这个词语在古代文献中并不常见,但可以从古代的诗词和小说中找到相关的用法。

同义词:

姑母

姑婆

阿婆(在某些地区方言中)

反义词:

姑父(母亲的哥哥)

姑爷(母亲的儿子)

相关词语:

姑嫂(姑母与嫂嫂)

姑侄(姑母与侄子)

姑侄女(姑母与侄女)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阿姑”的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可以想象一些与家庭、亲情相关的情节,如阿姑对晚辈的关爱和教导。

用这个词语造句:

我的阿姑总是对我无微不至地关心,她的智慧和温暖让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