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弊


拼音bà bì
注音ㄅㄚˋ ㄅ一ˋ

繁体罷弊

罢弊

词语解释

罢弊[ bà bì ]

⒈  同“罢敝”。

引证解释

⒈  同“罢敝”。

《国语·吴语》:“罢弊 楚国,以间 陈 蔡。”
汉 贾谊 《过秦论中》:“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
宋 苏轼 《乞诏边吏无进取及论鬼章事宜札子》:“其所以兵连祸结罢弊中国者,以郡县其地故也。”
章炳麟 《国家论》:“然将帅虽劳,而士卒之疮痍与齐民之罢弊,有什伯於将帅者。”

国语辞典

罢弊[ pí bì ]

⒈  因人力、物力的消耗太大而感到疲劳困乏。也作「疲敝」。

《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

分字解释


※ "罢弊"的意思解释、罢弊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 赋歛无度,以夺民财,多发繇役,以夺民时,作事无极,以夺民力,百姓愁苦,叛去其国,楚灵王是也;作干溪之台,三年不成,百姓罢弊而叛,及其身弒。


AI解释


词语“罢弊”的意思:

“罢弊”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官吏因贪污腐化而失去民心,或者指政务腐败、弊端百出。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未收录“罢弊”一词,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可以推测其可能包含“罢”和“弊”两字的意思。“罢”有停止、废弃之意,“弊”有弊端、弊病之意,因此“罢弊”可能是指废弃弊端、停止弊病。

出处:

“罢弊”一词的出处不详,可能是现代汉语词汇,因为康熙字典中并未收录。

同义词:

1. 腐败

2. 弊端

3. 贪污

4. 败坏

反义词:

1. 清正

2. 清廉

3. 廉洁

4. 洁身自好

相关词语:

1. 罢黜

2. 罢免

3. 端正

4. 清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罢弊”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古代官员贪污腐败导致国家灭亡的案例,如明朝末年的崇祯帝时期,由于官员贪污腐化,导致民不聊生,最终引发李自成起义,导致明朝灭亡。

用这个词语造句:

近日,该部门因工作作风问题,导致诸多群众利益受损,民众纷纷呼吁政府对其进行整治,以消除罢弊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