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ā fēn shū
注音ㄅㄚ ㄈㄣ ㄕㄨ
繁体八分書
⒈ 书体名。
⒈ 书体名。参见“八分”。
引唐 李绰 《尚书故实》:“八分书起於 汉 时 王次仲。”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名覆金瓯》:“明皇 命相,先以八分书书姓名,金甌覆之。”
清 钱谦益 《宋比玉过访虞山将别以六绝句为赠》之三:“五斗酒应饶下物,八分书足张吾军。”
⒈ 书体名。为秦代隶体的一种笔法,相传为王次仲所创。参见「八分」条。
词语“八分书”指的是一种书法风格,它介于楷书和行书之间,笔画相对楷书要更为简略,但又不失行书的流畅。这种书法风格在清代非常流行,尤其受到康熙皇帝的推崇。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八分书”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条目出现,但根据其字义,可以推测“八分书”可能是指汉字书写中的一种介于楷书与行书之间的书写风格。
出处:
“八分书”作为一种书法风格,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出处,它是在汉字书写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流行起来的。
同义词:
行楷
行书楷
行楷书
反义词:
楷书
隶书
相关词语:
书法
篆刻
碑帖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八分书”的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清朝时期书法大家王羲之,他的行楷被后人称为“八分书”,因为其字迹在楷书和行书之间,既有楷书的规整,又有行书的流畅。
造句:
这位书法家的“八分书”作品在书法界享有盛誉,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着书家的独特风格和深厚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