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百里才百里才的意思
bǎicái

百里才


拼音bǎi lǐ cái
注音ㄅㄞˇ ㄌ一ˇ ㄘㄞˊ

成语解释 百里才

百里才

词语解释

百里才[ bǎi lǐ cái ]

⒈  治理一县的人才。古时一县辖地约百里,因以百里为县的代称。

引证解释

⒈  治理一县的人才。古时一县辖地约百里,因以百里为县的代称。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先主 领 荆州,统 以从事守 耒阳 令,在县不治,免官。

吴 将 鲁肃 遗 先主 书曰:‘ 庞士元 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驥足耳。’”
唐 骆宾王 《饯郑安阳入蜀》诗:“地是 三巴 俗,人非百里才。”
宋 陈亮 《送徐子才赴富阳序》:“庞士元、蒋公琬 不屑意於郡县,而谋国有称焉,当时以为非百里才,虽 诸葛孔明 之论亦如是。”

分字解释


※ "百里才"的意思解释、百里才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百里才”的意思:

“百里才”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才出众,能力非凡。它比喻人才在百里之内都显得特别出众,具有很高的才华和能力。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未收录“百里才”这个成语,但根据成语的意思,可以推测其含义与成语“才高八斗”类似,都是形容人才出众。

出处:

“百里才”这个成语的出处不详,但根据成语的构成和意义,可以推测它来源于古代对人才的评价和赞美。

同义词:

才高八斗、盖世之才、杰出人才、天才

反义词:

平庸之辈、无才之人、愚钝之才

相关词语:

人才、英才、贤才、杰出、卓越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百里才”这个成语在网络故事或典故中并没有特别著名的故事,但可以想象,在古代,如果某个地方出现了“百里才”,那么这个人才一定会被传颂为佳话,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用这个词语造句:

这位年轻科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被誉为“百里才”,为国家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