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旄

词语解释
白旄[ bái máo ]
⒈ 古代的一种军旗。竿头以牦牛尾为饰,用以指挥全军。
⒉ 喻出师征伐。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的一种军旗。竿头以牦牛尾为饰,用以指挥全军。
引《书·牧誓》:“王左杖黄鉞,右秉白旄以麾。”
《史记·卫康叔世家》:“与太子白旄,而告界盗见持白旄者杀之。”
《三国演义》第五回:“次日筑臺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鉞,兵符将印,请 绍 登坛。”
⒉ 喻出师征伐。
引唐 白居易 《七德舞》诗:“白旄黄鉞定两 京,擒 充 戮 竇 四海清。”
明 无名氏 《智降秦叔宝》第一折:“某乃 李世民 是也,本贯 河 东 太原 人氏,父乃 唐公 李渊。自因 隋 朝乱政,天下纵横,某十八岁同父起义,白旄黄鉞,平定两京。”
国语辞典
白旄[ bái máo ]
⒈ 古代一种军旗。以牦牛尾置于竿首,用以指挥全军。
引《书经·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分字解释
※ "白旄"的意思解释、白旄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白旄”的意思:
“白旄”是指古代军中用以指挥的白色旌旗。旄是旗帜上的飘带,白色的旄旗象征着权威和命令。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白旄”条目解释为:“旄,旗帜之末,今军中指挥之旗也。白旄,即白色旌旗。”
出处:
“白旄”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军事文献和历史记载。在《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关于白旄的记载。
同义词:
白旗
旌旗
指挥旗
反义词:
黑旄
黑旗
暗旗
相关词语:
旌节
旌麾
指挥棒
号角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历史小说或武侠小说中,白旄常常被用作指挥战斗的象征,代表着将领的权威和指挥权。例如,在一些故事中,白旄可能是某位英雄的标志,代表着他的地位和使命。
网络故事或典故举例:
在一个网络故事中,一位年轻的将军手执白旄,指挥千军万马,英勇作战,最终带领军队取得了胜利,白旄成为了他英勇和智慧的代表。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战场上,那面飘扬的白旄是胜利的象征,将军们视它为荣誉的象征,每次见到它,士兵们都会士气大增。
相关词语
- bái yī shì白衣士
- duì bái对白
- bái jiǔ白酒
- bái gān ér白干儿
- bái chī白痴
- hēi bái黑白
- bái yì guān白衣冠
- shí lǐ bái时里白
- máo dūn旄敦
- biǎo bái表白
- bái hǔ白虎
- bái jīn白金
- bái shí白食
- bái fà cāng cāng白发苍苍
- bái mín guó白民国
- bái yī rén白衣人
- bái sè huā白色花
- bái yī dào白衣道
- bái yī huì白衣会
- bái yī xiāng白衣相
- bái tiān白天
- bái shēn rén白身人
- bái bái白白
- bái yī白衣
- bái tǔ fěn白土粉
- bái diào tóng xīn白藋同心
- bái máng máng白茫茫
- bái cǎo huáng yún白草黄云
- bái yī jiǔ白衣酒
- bái dǎ白打
- bái qián白干
- bái mù ěr白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