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榆

词语解释
白榆[ bái yú ]
⒈ 白皮的榆树。
⒉ 指白榆树的皮。
⒊ 指星。
引证解释
⒈ 白皮的榆树。
引《诗·陈风·东门之枌》:“东门之枌,宛丘之栩。”
毛 传:“枌,白榆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榆》:“邢昺 《尔雅疏》云:‘榆有数十种,今人不能尽别,惟知荚榆、白榆、刺榆、榔榆数者而已。’”
⒉ 指白榆树的皮。
引唐 岑参 《轮台即事》诗:“三月无青草,千家尽白榆。”
⒊ 指星。
引《古乐府·陇西行》:“天上何所有,歷歷种白榆。”
唐 杜甫 《大觉高僧兰若》诗:“香炉 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
唐 薛逢 《天上种白榆赋》:“象帝之先,种白榆於自然,布歷歷之真质,遍高尚之远天。”
国语辞典
白榆[ bái yú ]
⒈ 植物名。榆科榆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叶膜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尖锐,表面深绿色,背面幼时有短柔毛。三月开花,花有短梗,聚簇生而。翅果倒卵形,先端有缺隙,种子位于中央,四月果熟。
分字解释
※ "白榆"的意思解释、白榆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白榆”的意思:
“白榆”指的是一种树木,学名白榆(Ulmus pumila),属于榆科榆属,是一种落叶乔木,树干直立,树皮灰色,叶子小而密集,秋季叶色转为黄色或红色,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在中国北方较为常见,既可以作为观赏树种,也可以用于园林绿化和木材加工。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白榆的解释可能包含其形态特征、生长环境以及用途等信息,但具体内容需要查阅原典才能得知。
出处:
“白榆”作为植物名称,没有特定的出处,它是植物学中常用的名称,指的是一种具体的植物。
同义词:
榆树、榆木、白皮榆
反义词:
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考虑与其他非榆科的树木相对。
相关词语:
榆钱、榆叶、榆树皮、榆木疙瘩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白榆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可能会出现,比如在描写北方风景或乡村生活的小说中,白榆可能会作为背景或意象出现。
用这个词语造句:
春天来了,街道两旁的白榆树披上了嫩绿的新装,给城市增添了一抹生机。
相关词语
- bái yī shì白衣士
- duì bái对白
- bái jiǔ白酒
- bái gān ér白干儿
- bái chī白痴
- hēi bái黑白
- bái yì guān白衣冠
- shí lǐ bái时里白
- biǎo bái表白
- bái hǔ白虎
- bái jīn白金
- bái shí白食
- bái fà cāng cāng白发苍苍
- bái mín guó白民国
- bái yī rén白衣人
- bái sè huā白色花
- bái yī dào白衣道
- bái yī huì白衣会
- bái yī xiāng白衣相
- yú mù pào榆木炮
- bái tiān白天
- bái shēn rén白身人
- bái bái白白
- bái yī白衣
- bái tǔ fěn白土粉
- bái diào tóng xīn白藋同心
- bái máng máng白茫茫
- bái cǎo huáng yún白草黄云
- bái yī jiǔ白衣酒
- bái dǎ白打
- bái qián白干
- bái mù ěr白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