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ǎnchuāng

板疮


拼音bǎn chuāng
注音ㄅㄢˇ ㄔㄨㄤ

繁体板瘡

板疮

词语解释

板疮[ bǎn chuāng ]

⒈  指受刑挨板子的创伤。

引证解释

⒈  指受刑挨板子的创伤。

《三侠五义》第十九回:“郭槐 在监牢之中,又是手疼,又是板疮,呻吟不絶。”

分字解释


※ "板疮"的意思解释、板疮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板疮”的意思:

“板疮”是一个中医术语,指的是皮肤或黏膜因受到摩擦、压迫、烧伤等原因,形成的硬结、溃疡或疤痕等病变。它通常与“褥疮”类似,但“板疮”多用于指皮肤表面的病变。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未收录“板疮”这个词语,因此无法提供具体的康熙字典解释。

出处:

“板疮”作为中医术语,没有特定的出处,它是在中医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同义词:

褥疮

疮痍

疮痕

反义词:

健康

纯净

相关词语:

疮口

疮痕

疮肿

疮毒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目前网络上并没有特别著名的与“板疮”相关的故事或典故。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长期的卧床休养中,他的身体多处出现了板疮,疼痛难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