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棒喝主义棒喝主义的意思
bàngzhǔ

棒喝主义


拼音bàng hè zhǔ yì
注音ㄅㄤˋ ㄏㄜˋ ㄓㄨˇ 一ˋ

繁体棒喝主義

棒喝主义

词语解释

棒喝主义[ bàng hè zhǔ yì ]

⒈  即法西斯主义。因“法西斯”一词在意大利语和拉丁语中与古罗马的“束棒”、“权标”有关,故亦译为“棒喝主义”。

引证解释

⒈  即法西斯主义。因“法西斯”一词在意大利语和拉丁语中与古 罗马 的“束棒”、“权标”有关,故亦译为“棒喝主义”。

鲁迅 《<三闲集>序言》:“我当初还不过是‘有闲即是有钱’,‘封建馀孽’或‘没落者’,后来竟被判为主张杀青年的棒喝主义者了。”
陈同生 《珠江风暴》:“尽管敌人,特别是以棒喝主义者 朱辉日 为首的恶棍们,不分昼夜的侦察、捉捕,我们的工作并未有丝毫的松懈。”

分字解释


※ "棒喝主义"的意思解释、棒喝主义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棒喝主义”:

意思:棒喝主义是一种强调直接、强硬、果敢的行事风格和思想方法。它来源于佛教中的“棒喝”,即用棒子打或大声喝叱来警醒人,比喻以强硬手段或方式来达到某种目的。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收录“棒喝主义”这个词语,但“棒喝”在康熙字典中有所记载,解释为用棒子打或大声喝叱来警醒人。

出处:棒喝主义这个词语并非古代文献中的传统用法,而是现代汉语中从佛教“棒喝”衍生出来的新词。

同义词:直截了当、雷厉风行、果断坚决、果敢勇猛等。

反义词:拖泥带水、优柔寡断、犹豫不决、软弱无力等。

相关词语:棒喝、警醒、激将法、雷霆手段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在网络上,棒喝主义常被用来形容某些人在面对问题时,采取强硬态度,以迅速解决问题。例如,一位网友在遇到网络诈骗时,决定采取棒喝主义,直接报警并揭露诈骗行为,最终成功挽回损失。

用这个词语造句:

面对公司内部的腐败问题,他决定采取棒喝主义,严厉打击不正之风,以期重塑企业形象。